理解“退行”:心理修复与人格发展的契机

日期:2025-06-20 23:02:39 / 人气:28


一、退行的概念与分类
“退行”是常见的心理过程,弗洛伊德将其分为三种形式:

层级的退行:从次级思考过程退行到初级思考过程,从运动神经系统退行到知觉神经系统,如做梦时潜意识自由释放。
形式的退行:退回到旧的心智结构,使用原始方式表达,如失恋、考试失败后嗜睡,退回婴儿状态。
时序的退行:退行到成长过程中某个特定发展点或阶段,如成年人突然呈现青春期叛逆行为,重新处理自我认同议题。
退行是自我调节方式,日常表现为做梦、嗜睡、躯体化等。它既是自我防御功能,保护我们不被强烈情绪淹没,也是修复早年发展失败的机会。

二、为什么需要退行
人的自体发展是终生的,早期发展任务基础且重要,对环境和关系依赖度高。整合经验需要自我功能稳定,若自我脆弱,需借助他人自我功能(如母亲、咨询师)。当情绪体验强烈,自我无法支撑时,会启动防御机制,未加工的经验留存于无意识和身体中,待自我力量足够时再开启整合,此时可能发生退行。

重大生活事件、创伤性事件或早年养育环境匮乏,都可能引发退行。若环境能提供正确帮助,退行可成为修复发展的契机;反之,家人过度焦虑和侵入可能使状况僵化。

三、有发展意义的退行
“时序的退行”常指向成长中发展失败的点,即“发展性退行”。身边人需识别发展失败之处及当下需求,提供支持。

以A先生为例,30岁出头的他婚姻、工作稳定,却因睡眠和抑郁困扰就医。咨询中发现,成为父亲激活了他内在未被满足的小男孩需要及对父母的不满,他想借照顾孩子重新发展内在小孩。但此前他压抑这些需求,人格刻板。他决定辞职,家人支持让他有空间体验内在需求,心理咨询则帮助他“想象性精细加工”经验,将退行转化为“发展性退行”,修复早年自体发展的失败。

四、如何“合理”地退行
退行并非一定要不工作不学习,而是要贴合当下内在需要。心理咨询中会“管理”退行过程,避免“恶性退行”。

良性退行:Kris提出的概念,来访者可能退行一段时间又回到成人功能状态,在当前与过去间摆动,探索童年隐藏部分,发展出更好的适应能力。前提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情感连接,处理负性移情对自体修复意义重大。
突破“假自体”防御:部分来访者因持续严重关系创伤,切断情感连接,用厚厚的壳与外界沟通。突破这一防御需漫长过程,让他们重新体验和承受痛苦,在坚实稳定的关系框架中重新过活。
人的心理有“反退行功能”,我们应合理运用“退行”和“反退行”功能,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,维持人格持续健康发展。

总结:退行是心理修复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契机。了解退行的概念、原因及合理运用方式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,实现自我成长与修复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