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万物》的写实:土匪绝非乱世枭雄

日期:2025-08-19 20:51:47 / 人气:19


近期,央视八套热播的《生万物》凭借其严肃写实的风格引发关注,尤其是剧中对土匪的刻画,生猛且毫无良知,打破了以往影视剧中对土匪的美化滤镜。这与同期在央视一套播出的《我们的河山》形成呼应,两部作品都以山东乡野为背景,前者聚焦 1926 到 1927 年,后者讲述 1937 年的故事,且都包含土匪围攻村庄的剧情,它们共同展现了历史上土匪的真实面目 —— 绝非值得尊崇的 “乱世枭雄”。
在《生万物》已播出的剧情中,土匪的残暴与无德令人震惊:他们竟用邻村的穷苦百姓作为要挟另一个村庄的工具,让无辜村民充当挡箭牌。这样的情节并非艺术夸张,而是对历史上匪患的真实还原。反观以往的一些 “神剧”,常常在土匪群体中刻意挖掘 “英雄” 形象,将其塑造成反抗压迫的义士,实则违背了历史真相。严肃历史中的土匪,正如这两部剧所呈现的,他们以暴力掠夺为生,对普通百姓的苦难毫无怜悯,是破坏社会安定的毒瘤。
这种对土匪的错误认知,很大程度上源于单田芳的评书《乱世枭雄》。这部在上世纪末期影响力巨大的作品,将土匪美化成乱世中的英雄,刻意淡化其欺侮百姓、烧杀抢掠的恶行,导致不少中老年观众对土匪产生莫名的亲切感。然而,真正经历过匪患或听闻过相关历史的创作者,都坚守着创作良知,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揭露土匪的危害。
莫言的《丰乳肥臀》中,土匪是祸害山东百姓的元凶之一;贾平凹的《山本》聚焦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匪患,展现其对地方的摧残;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也从未给土匪半句好话。这些作品都印证了一个事实:匪患是农民安定生活的最大威胁。新中国成立前后,国家花大力气打击匪患,正是为了让百姓摆脱这种恐惧,可见土匪绝非什么 “乱世枭雄”。
若想深入了解土匪的真实面貌,姚雪垠的长篇小说《长夜》是绝佳的选择。这部近乎写实的作品,基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创作 ——1924 年,姚雪垠曾被土匪掳走,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 100 天。书中详细描绘了土匪的内部结构和流寇模式:在饥荒年代,活不下去的人洗劫村庄,被洗劫的村民为求生存又加入其中,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种流寇模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,电影《一九四二》中河南饥荒时期的场景便是例证,流民为生存堕落为流寇,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灾难。
诚然,土匪的形成有其社会根源,饥荒、压迫等因素可能将普通人推向匪路,但这绝不能成为美化他们的理由。“仁义礼智信” 的崩塌不能被歌颂,暴力掠夺的行为更不应被追捧。《乱世枭雄》这类作品或许能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,但绝不能当作历史来信奉。
《生万物》等写实作品的价值,正在于打破虚假的英雄叙事,让观众看清土匪的真实面目。他们不是乱世中的枭雄,而是乱世的制造者之一,是普通百姓苦难的根源之一。只有正视历史,才能避免被错误的艺术加工误导,这也是这类严肃作品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