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脱缰者也》,拍脱缰了?
日期:2025-08-31 21:11:35 / 人气:3

时隔9年,曹保平的“者也”系列新作《脱缰者也》上映。该系列始于2016年的《追凶者也》,确立了黑色幽默、鲜明地域方言与犯罪喜剧结合的基调,而《脱缰者也》虽配方不变,但元素比例有所调整,更侧重喜剧。然而,市场对这部电影的反响不佳,它真的“拍脱缰了”吗?
影片核心:利益与人性的纠葛
家庭矛盾因拆迁款爆发
《脱缰者也》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天津,马飞背井离乡近10年重回故乡,不仅一事无成还背负高利贷。父亲留下的老屋拆迁补偿80万元,这笔钱撕裂了本就矛盾重重的大家庭。大姐疼爱弟弟但不想争钱,大姐夫沉迷养鸽子,编造肝癌借口想分钱;二姐正闹离婚,不想给走歪路的弟弟钱;马飞为还高利贷要争这笔钱。利益面前,姐弟互相猜疑,二姐的孩子李嘉文为免受责罚让舅舅“绑架”自己,马飞借此索要赎金,荒诞的绑架案就此上演。
探讨人性与爱的问题
导演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:一是在利益面前,人性是否靠得住;二是爱为什么会变成伤害。马飞因小时候捡到金表被父亲送进少管所,这割断了他和家人的情感纽带。二姐因弟弟童年经历心存愧疚,但担心弟弟不走正道,想留着钱代为保管,父亲也曾出于类似想法送马飞去少管所。这种爱以绑架的姿态出现,变成了负担,家成了囚禁的牢笼,而非爱的港湾。
影片风格:荒诞与温情的交织
喜剧元素主导
在曹保平以往的同类作品中,拷问人性是核心,喜剧元素是“配菜”,而《脱缰者也》中喜剧元素成了主导,绑架案成了故事背景板,藏锋于内,更多呈现给观众荒诞和温情。
荒诞的双重隐喻
“脱缰”的第一重隐喻来源于主角马飞,他渴望像马儿一样飞奔,但因进过少管所成了“刑满释放人员”,“绑架”外甥让他脱离既定轨道,感受旷野飞驰的体验。第二重隐喻来自绑架案本身,债主杨保全的催债引发绑架案,帮手小六介入后绑架案失控,步步升级,原本马飞要“绑架”外甥,最后还要拼命保护外甥,这种反转荒诞感十足。
温情的体现
马飞辅导外甥写作文的桥段是整部电影最温情的一幕。他借机追忆父亲,虽未得到父亲是否爱自己的答案,但重要的是跟曾经的自己和解。在影片结尾,看着外甥,马飞投去的目光满是羡慕,童年创伤慢慢消散,舅舅“绑架”外甥,外甥治愈舅舅,两人实现对彼此的救赎。
口碑争议:影片“脱缰”之处
叙事瑕疵
在曹保平以往的电影中,犯罪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厚重,而《脱缰者也》中这份厚重缺席,造成叙事瑕疵。绑架案本身荒诞,小六的介入让走向扑朔迷离,他的行为缺乏合理动机解释,难以令观众信服。小六从帮手变成主导者,他的种种行为过于生硬,只为推进剧情。马飞的女友朦朦在片中表现工具化,她的遭遇和爱情发展缺乏合理逻辑。
结尾问题
结尾合家欢的戏码令人难以接受,荒唐的绑架案最终变成全家和解的催化剂,损害了电影逻辑,削弱了故事可信性,强行回扣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,出现“脱缰”问题。
新尝试的挑战
曹保平想用荒诞和温情拓展“者也”系列的边界,但强化商业喜剧元素削弱了原本浓郁的个人风格。新的尝试充满挑战,“脱缰”或许正是这种尝试的代价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谷歌 Pixel 10:硬件保守,AI ...08-31
- 00 后大厨 “掀翻后厨”:不是 “...08-31
- 股票全面代币化:一场颠覆金融逻...08-31
- 《脱缰者也》,拍脱缰了?08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