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:行业格局分化与商业化路径探索

日期:2025-07-25 19:44:34 / 人气:16



年初被质疑的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”,如今随着真金白银的订单到来,行业图景正悄然转变。宇树、智元等企业领跑,行业格局逐渐清晰,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商业化路径的深入探讨。

1. 量产元年的行业转变

 • 订单增长与产能焦虑:智元、宇树联合斩获超亿元订单,众擎实现千台级交付,乐聚达成产品“下线即交付”的供不应求局面。本体企业不再受困于实验室研发,核心焦虑转向如何快速提升产能以满足交付需求。

 • 马太效应凸显:第一梯队的宇树、智元手握充裕订单,众多腰部企业订单数量较少。例如松延动力订单量破2500单,银河通用获得100家门店订单,但行业整体呈现两极分化。

2. 第一梯队企业的发展路径

 • 宇树:流量与技术加持:宇树凭借租赁商的流量加持,在C端市场打开局面。其机器人通过各种创意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大量关注,同时早在出圈前就已实现盈利,2024年年营收达10亿元量级。宇树还获得了同济大学、美国仓储物流公司、中国移动等众多订单,在技术和市场验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

 • 智元:技术与流量兼具:智元创始人自带“天才少年”标签,产品具备“产品力”。如与PI合作突破复杂长程动作、推出兼具轮式和双足优势的新品以及主打“交互”的灵犀X2等。7月智元频频中标,包括珠海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中心项目和中国移动“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”标包。

3. “第三位”企业的竞争态势

 • 多样化探索:业内企业为成为“第三位”采取了不同策略。有的复制宇树的流量神话,有的打磨技术差异化,有的与单独场景强绑定,还有的主打全场景验证。

 • 评判标准复杂:由于评判标准涉及技术、商业化、流量等多维度,目前尚未有定论。但商业化已成为行业格局的“拐点”,技术、订单、流量三者缺一不可。

4. 商业化路线的三层分野

 • 商业与工业场景之争:“工厂派”认为人形机器人更适合工业场景,因为工厂有用工缺口,刚性需求能释放生产力价值,且结构化环境和标准化流程适合现阶段技术水平。“商业派”则认为商业场景容错率更高、包容度更强,虽面临非结构化和高动态场景,但需求指令相对标准化,更有利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。

 • 产品逻辑选择:部分企业采用“沿途下蛋”方式,先通过适合当下挣钱的产品积累真实数据、技术和订单,再打磨新产品;另一部分企业则直接进入终局,通过一款产品在终局场景中迭代。

 • 标品与非标之争:企业对于人形机器人应是标准化产品还是标准 + 定制化配合模式存在分歧。标准化产品适合需求同质化的商业服务领域,工业制造场景则更适合“标准平台 + 深度定制”解决方案。

5. 产业发展的未来展望

 • 野蛮生长期的特征: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到商业验证的关键爬坡期,多元路径的并行探索是产业走向成熟前的必经阶段。不同层级的路径选择是企业基于自身禀赋、技术储备与市场判断做出的差异化答卷。

 • 产业生态的优化:工业场景为技术验证与价值释放提供基础,商业服务为早期规模化与用户教育开辟通道。“沿途下蛋”积累实战经验,“终局思维”牵引技术创新方向,“标品”与“非标”之争将在场景适配法则下找到最优平衡点,加速技术瓶颈攻克与成本曲线下降。

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到来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第一梯队企业的发展为行业树立了标杆,而“第三位”企业的竞争则推动了行业的多元化探索。商业化路线的三层分野体现了企业在不同层面的思考和选择,未来产业生态将在动态试错中不断优化,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