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鸿祎对谈罗永浩:拒绝用AI的人,裁掉他

日期:2025-09-25 17:09:10 / 人气:21


今日,罗永浩与周鸿祎这两位科技圈的“老熟人”再度同框,近四小时高密度输出引发热议。谈话围绕AI应用、企业转型、个人IP打造等多个核心话题展开,既有对行业趋势的判断,也有对企业管理的犀利观点,以下为对话关键内容梳理。

谈企业管理:拒绝用AI的员工,有理由裁掉

谈及AI在工作中的结合,周鸿祎态度鲜明:“现在在给员工建立一种认知,用了效果不好也要咬着牙坚持用。”他透露,360内部正在举办AI大赛,虽目前未因运用AI大规模裁员,但明确表示“我要求用AI之后,如果再不用AI,拒绝用AI的人,那我就有理由裁掉他了”。
在他看来,这并非刻意淘汰员工,而是顺应AI时代的必然趋势。“大家不用去争论说哪个行业,哪个岗位会被淘汰,我觉得这个焦虑没有用,应该想想怎么用AI提升你的能力”,周鸿祎强调,AI是提升效率的工具,主动拥抱才能跟上变化。

谈做“网红”:为产品冷启动积累流量,接受流量反噬

对于近两年打造个人IP、成为“网红”的选择,周鸿祎直言背后有明确的商业考量。“抖音在全中国流行之后,至少有8亿人每天刷抖音,很多人除了短视频什么都看不进去,这对企业来说是重要平台。”他认为,做个人IP的核心是为产品推出铺路——AI产品研发周期长,提前积累流量和影响力,能避免产品冷启动时的弱势。
当然,流量也伴随着反噬。“有所得必有所失,流量越大,知道的人越多,就一定会有人看你不顺眼,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”,周鸿祎坦言,早期曾被质疑“不务正业”,但他坚持“先做产品再积累流量”的逻辑,认为这种模式对企业发展好处显著。

谈企业转型:从“平头哥”到“愿做配角”,契合国家战略

回顾企业发展历程,周鸿祎提及早年因“谁都敢怼”被贴“平头哥”标签,与三大互联网巨头长期处于紧张竞争状态,“对方‘能掐就掐’的打压让企业发展屡屡受阻”。直到近年转变策略“广交朋友”,才为公司争取到和平发展空间。
他反思3Q大战后曾“盲目自大、扩张战线”,导致分散注意力。如今360明确重新定位:“更愿意做配角”,聚焦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。“国家核心战略是产业数字化,避免产业空心化,发展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工业”,周鸿祎表示,企业要符合国家战略,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持,而非盲目追求“主流”“排头兵”的虚名。目前,360已与部分巨头达成合作,如入驻视频号时获马化腾欢迎,关系从敌对转向协同。

谈行业竞争:重金挖AI人才是“买经验”,属战术行为

针对当下科技圈“天价挖AI人才”的现象,周鸿祎认为这属于“战术型挖人”,而非战略性布局。“做transformer的很多算法是公开的,甚至有开源参考,只要肯读论文就能掌握”,但他也指出,若要搭建十万卡或几万卡的训练集群,涉及大量工程化问题,“没干过的人会踩很多坑,挖有经验的人是为了买技术诀窍(know how),少走弯路”。

谈公司战略:All in AI具象化为“三个超级”目标

周鸿祎透露,360的战略已由“All in AI”具象化为“All in智能体”,并提出三个明确目标:其一,员工成为“超级个体”,会用智能体、管理智能体,“哪怕上班摸鱼、早点下班照顾家里也可以,但活不能误,靠智能体提高效率”;其二,HR、财务、法务等支撑部门变成“超级组织”,用智能体取代复杂业务流程;其三,公司打造“超级产品”——聚焦电脑端浏览器这一生产力入口,赋能用户与企业。

谈AI伦理与未来:以模型制模型捍卫人类利益,算力尽头是能源

关于AI伦理,周鸿祎态度明确:“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,要‘以模制模’,训练专门模型捍卫人类利益。”他担忧,AI提升生产力后,社会需应对就业与尊严的挑战——“就像美国铁锈带工人,即便领失业救济金,没工作也会失去尊严,心态失衡”,他呼吁社会学家、经济学家从人文角度思考新就业岗位的创造。
对AI未来,周鸿祎偏乐观但也强调隐忧:“AI的价值是帮人类突破科技困境,但算力的尽头是能源问题。”他认为,地球碳基能源有限,人类需实现核聚变才能能源自由,而这可能需要AI助力,“‘AI for科学’现在中国较冷门,但才是皇冠上的明珠”,AI的第一要务不是统治人类,而是推动科技突破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