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理人咖啡到底惹着谁了?
日期:2025-09-25 17:09:46 / 人气:23

爱喝咖啡茶饮的,正开始躲着“主理人”。2025年短视频起号的热门方式之一,是竞相模仿“95后海归咖啡主理人”的段子:不小心误入一家主理人咖啡店,会体验到标准流水线——主理人和朋友闲聊,潮人穿搭让人不适;夹杂外语讲解5分钟咖啡豆“庄园故事”,顺带一句“你在别家喝不到”;店里必有主理人的猫或狗;60元低消,手冲瑰夏48元起,花168元买的隐藏菜单,味道和瑞幸差不多,价格却贵3倍,唯一亮点是黑胶唱片和抽象画营造的设计感,甚至有的店还要求提前3天预约。在星巴克、瑞幸教育完咖啡市场后,消费者厌倦了千店一面,“IP故事”曾让主理人咖啡品牌风生水起,大众点评“必打卡咖啡馆”榜单中主理人门店占一半。但如今,主理人咖啡的光环迅速褪色,社交媒体上KOL争相嘲讽,不过这并非末日,而是“去伪存真”的洗礼。
一、从精神自留地到流水线表演:主理人咖啡的异化
两年前的“独立咖啡主理人”,无一不是为爱发电,高举“拒绝流水线”旗帜。咖啡师老猫辞职前是外资连锁咖啡品牌店长,因厌倦执行他人思想的压抑,决定通过擅长的事传达审美与生活态度;上海长宁一家地下咖啡馆每周办读书分享会,原木桌、粗陶杯、枯枝装饰营造“城市年轻人隐秘角落”;杭州中国美院附近的店只做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咖啡,主理人亲自去产地选豆,手冲附“豆子护照”,拒绝糖浆奶油;北京东二环胡同店前厅是吧台,后院是微型展廊,每月办诗歌分享会和陶艺体验;成都川区咖啡店像“社区会客厅”,主理人记得熟客口味,还会送生日手作甜点。这些早期主理人是匠人与社群搭建者,故事源于热爱、根植产品。但当主理人成为流量密码,标准化“流水线表演”出现:主理人讲外语却忽视产品打磨,用华丽辞藻包装豆子来历,对咖啡豆新鲜度、萃取稳定性视而不见,将精力投入营销,甚至用小众姿态筑圈层高墙,让消费者感叹“不是喝咖啡,是看小布尔乔亚表演”。
二、高价难喝规矩多:主理人咖啡的三大争议痛点
消费者反感的不是真正的主理人,而是“被当冤大头”的羞辱感和“脱离群众却赚群众钱”的矛盾。“高价、难喝、规矩多”是核心痛点:一杯SOE美式定价48元,理由是“巴拿马翡翠庄园日晒豆”,实测却是陈豆萃取过度,口感不如连锁品牌20元的美式,甚至有店收10元手作陶瓷杯清洗费;某店小红书宣传每日限量10杯创意特调,配图是金箔干花装饰,实际只是拿铁加食用香精,金箔干花华而不实。部分主理人还陷入“我即市场”的傲慢,过度强调个人喜好忽视大众需求:坚持不用咖啡机导致出杯慢,为维护安静禁止顾客交谈,拒绝顾客口味调整请求。这种“自我感动式”经营,让主理人咖啡从对连锁标准化的反叛,变成脱离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小众陷阱,营销叙事与实际体验的落差持续放大争议,甚至引发信任危机与劣币驱逐良币效应——用心做产品的店也被贴“割韭菜”标签。
三、破局之道:个性与共识的平衡
连锁咖啡品牌创始人认为,主理人咖啡的争议是小众商业与大众化市场的碰撞——疫情后小众咖啡开店潮导致同质化,资本涌入催生跟风,而消费者已从为情怀买单转向理性消费。破局的关键在于厘清“个性的边界”:个性不是脱离现实的孤芳自赏,而是基于产品力的差异化表达;小众的目的不是孤芳自赏,而是在市场中更好生存。比如不提供加糖服务可改为“推荐不加糖,但提供少量蜂蜜选择权”;情怀不该是溢价借口,而应转化为体验动力——主理人产地选豆的故事,要体现在咖啡豆新鲜度和风味层次上;艺术空间的情怀,要体现在展览质量和活动互动性上。
熊爪咖啡的转型是典型案例:曾因“熊爪递咖啡”的猎奇营销被质疑咖啡品质,后推出25-35元平价精品咖啡,保留“熊爪”符号并赋予其人文内涵——店员多为残障人士,“熊爪”保护隐私,将个性与公益、平价好喝结合。代数学家咖啡从苏州本土精品店起步,用数学方法演算咖啡制作方案破解“高质x中价”难题,以“社区咖啡”为方向;Grid Coffee早期全系用单一产地咖啡豆,用简单冲煮方式保留主理人特质,如今已进驻11个城市开超70家店。这些案例证明,长红的主理人咖啡需在个性、共识与同质化间找到最大公约数,专业是个性的前提,尊重市场是小众的底色。当“主理人”标签被污名化,真正用心的个体唯有以产品力和诚意,才能证明自己并非“割韭菜”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《华山论剑之九阴真经》:金庸IP...10-14
- 《731》密钥延期,票房佳绩背后的...10-14
- 米仓凉子涉毒风波升级:家中查获...10-14
- 唐嫣《独身女人》更名《爱情没有...10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