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 “卒婚” 夫妻:一种新型亲密关系的诞生
日期:2025-06-20 23:07:30 / 人气:29
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压力的城市,一种新型的婚姻模式 ——“卒婚”,正悄然兴起。这些夫妻没有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离婚,而是以一种更为柔软、独特的方式,重新定义婚姻关系,探寻爱与自由的新平衡。
从日本到深圳:“卒婚” 模式的跨文化传播

“卒婚” 一词源于日语 “卒業婚”,意为 “从婚姻中毕业” ,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 2004 年提出。她与丈夫 “卒婚” 七年间,各自追寻梦想,她独居东京专注写作,丈夫留守老家经营诊所,虽聚少离多,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,相互支持又互不干涉。这种模式在日本逐渐流行,2018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显示,约 30% 的夫妻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。如今,这股风潮跨越国界,在深圳这座高压又自由的城市生根发芽,被众多夫妻所尝试。
深圳夫妻的 “卒婚” 样本:不同故事,相同选择
周筠与韩川:情感疲惫后的缓冲与反思
结婚十二年的周筠和韩川,在婚姻的第十二个年头决定卒婚。没有出轨,没有激烈争吵,只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,两人都感到了疲惫。周筠曾是外企人力总监,为了孩子成为全职妈妈,四年间生活围绕着家庭打转。当她试图重返职场,却遭遇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,还得不到丈夫的理解。而韩川觉得自己努力工作,没有过错,不明白为何会让妻子如此不满。双方的委屈与不理解不断积累。最终,他们约定轮流照顾孩子,一人负责一周,谁照顾孩子谁住福田的房子,另一人则外出租房,家务交给阿姨,财务、父母等方面暂时维持现状。这种模式让他们从 “夫妻” 转变为 “同路人”,给彼此留出了喘息的空间。
林颖与赵立文:生活方式差异下的默契分居
林颖和赵立文结婚七年,没有孩子,两人的生活早已失去热恋时的激情。林颖热爱安静、规律的生活,喜欢绘画和独处;赵立文则是创业者,应酬不断,喜欢喝酒、打德州、交朋友。他们虽住在同一屋檐下,却几乎没有交流。最终,林颖提议分开住,赵立文欣然接受。分居后,他们依然保持着周末见面、吃饭、交流的习惯,找到了一种新的相处方式。
陈倩与唐铭:现实考量下的理性选择
陈倩和唐铭的卒婚则更多出于现实考虑。2022 年,在一次激烈争吵后,从事财务工作的陈倩算了一笔账:他们名下两套房市值近 1500 万,还背着近 500 万贷款。如果离婚,房产分割、还贷、赡养责任等问题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,还会影响税务和孩子。唐铭作为设计公司合伙人,财产分割也会影响公司估值和他在合伙人中的地位。于是,他们选择卒婚,将婚姻变成一份 “合作合约”,在经济和家庭责任上相互协作,却不过问彼此的私人生活。
“卒婚” 背后:情感、现实与观念的交织
情感的疲惫是许多夫妻选择卒婚的重要原因。在婚姻生活中,双方的需求和期待无法得到满足,矛盾和误解不断积累,却又不想彻底放弃这段关系,卒婚便成为了一种缓冲方式。现实因素同样不可忽视,深圳的高房价、高离婚成本,让夫妻在面对婚姻困境时,不得不考虑经济利益和家庭责任。此外,现代社会对个人自由的追求日益强烈,人们不再将婚姻视为束缚,而是希望在婚姻中保持自我,寻找新的生活方式,这也促使 “卒婚” 模式受到更多关注。
卒婚之后:探索婚姻的新可能
卒婚之后,这些夫妻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周筠重新找回了自我,她重返职场,参加舞蹈班,享受与儿子的亲子时光;韩川也开始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,两人的关系虽然不再是传统的夫妻模式,但却更加平和、理性。林颖和赵立文各自在事业上取得进展,找到了适合彼此的相处节奏。陈倩和唐铭则将婚姻完全转化为 “合作协议”,甚至希望设计出可复制的卒婚法律模型,让这种模式更加规范、稳定。
“卒婚” 现象的出现,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一次冲击。它打破了 “白头偕老” 的固有模式,重新定义了婚姻的内涵,让婚姻不再是束缚个人的枷锁,而是成为了一种基于信任与选择的合作关系。在深圳这座包容与矛盾并存的城市,“卒婚” 或许正是新一代夫妻在爱与责任之间找到的独特平衡点,也为现代婚姻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密钥延期成常态:电影市场的“拖...07-01
- 夹心中年人的财富困局:从“折腾...07-01
- 告别激进?H&M 中国战略变了07-01
-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遗失:那些悄然...07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