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硬刚美国买俄油:不止 “低买高卖”,更是能源安全与利益的战略博弈
日期:2025-08-23 20:04:27 / 人气:22

面对美国两轮加征关税(部分输美商品税率达 50%)的施压,印度选择 “硬刚到底”—— 驻俄大使维奈・库马尔明确表态 “不会考虑对俄油禁运”,直言 “购买俄油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利益”。这场美印博弈的核心,远非 “印度钻空子牟取暴利” 那么简单:从 “85% 石油依赖进口” 的能源困局,到 “每吨省 89 美元” 的经济诱惑,再到 “加工转口赚 160 亿超额利润” 的商业操作,印度的选择是能源安全、经济利益与战略自主的多重考量,更是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下的必然选择。
硬刚的底气:85% 进口依赖下,俄油是 “不可替代的性价比之选”
印度敢于对抗美国,首要底气源于其 “脆弱的能源安全现状”—— 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,印度超过 85% 的石油需求依赖海外进口,而自身可探明石油储量仅占全球 0.3%(59 亿桶),天然气储量占比 0.7%(1.5 万亿立方米),这种 “人口占全球 17.8%、能源储量不足 1%” 的失衡,让 “稳定且廉价的能源供应” 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生命线。
俄乌冲突前,印度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中东(占比超 60%),俄罗斯石油仅占 2%;但冲突爆发后,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给了印度 “切换供应源” 的机会 —— 俄罗斯为维持石油出口,向亚洲买家提供大幅折扣,印度进口俄油每吨可节省约 89 美元。仅 2022 财年,印度就通过买俄油省下 50 亿美元,这种 “真金白银的成本优势”,对印度而言是 “无法拒绝的诱惑”。更关键的是,俄油的供应稳定性远超其他渠道:石油输出国组织(OPEC)难以快速填补印度的进口缺口,中东石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影响波动剧烈,而俄罗斯不仅能提供长期合同(印俄已签订长期供油协议),还能保障运输通道安全,这种 “性价比 + 稳定性” 的双重优势,让俄油在短短 3 年内跃升至印度进口量的 35%,成为第一大供应国。
印度尼赫鲁大学副教授辛格的评价一语中的:“购买俄油是纯粹的商业决定 —— 没有其他供应商会给出这样的折扣,也没有其他渠道能快速补上缺口。” 对印度而言,放弃俄油意味着要么承受更高的进口成本(推高国内通胀),要么面临供应短缺(拖累经济增长),这两种结果都远超美国关税带来的压力,因此 “硬刚美国” 本质上是 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 的理性选择。
暴利的逻辑:从 “进口低价油” 到 “转口高卖品”,印度的 “能源套利” 操作
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指责印度 “买俄油转售牟取暴利”,并非空穴来风 —— 印度不仅通过低价进口俄油降低国内能源成本,更利用 “西方制裁漏洞”,将俄油加工后转口出口,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产品出口国,赚取巨额差价。
这种 “套利操作” 的核心,在于西方制裁的 “灰色地带”:西方国家虽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,但未禁止进口 “在俄罗斯境外提炼的石油产品”。印度恰好抓住这一漏洞,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(均价远低于国际油价)在本土炼油厂加工成汽油、柴油、航空煤油等产品,再以国际市场价出口至欧洲、美国等地区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,仅 2023 年,印度通过这种操作就赚取了 160 亿美元的超额利润;而印度媒体则直言,西方国家 “早已知情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因为欧洲依赖印度的石油产品缓解能源短缺,美国消费者也间接受益于稳定的油价。
对印度而言,这种 “低买高卖” 不仅是 “赚钱手段”,更是 “能源产业链升级的契机”:大量俄油进口带动了印度炼油产业的扩张 —— 印度现有炼油产能达 2.5 亿吨 / 年,居全球第四,加工俄油的过程中,印度炼油技术不断提升,产品质量逐渐符合国际高端标准,进而打开了欧洲、非洲等高端市场。这种 “进口 - 加工 - 出口” 的闭环,让印度从 “单纯的能源进口国” 转型为 “能源加工贸易国”,既解决了国内能源需求,又创造了出口收入,形成了 “一举多得” 的良性循环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操作让印度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掌握了一定的 “话语权”。印度外长苏杰生曾直言:“印度购买俄油实际上控制了全球通胀 —— 若我们停止买俄油,转而高价从其他地方进口,全球油价可能飙升至 200 美元 / 桶,美国消费者也会受损。” 这番话虽有 “自夸” 成分,却也道出了事实:印度庞大的进口量与转口能力,已成为全球油价的 “稳定器” 之一,这也让美国在施压时不得不考虑 “制裁印度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”。
博弈的核心:美国 “霸权施压” 与印度 “战略自主” 的对抗
美印围绕俄油的博弈,表面是 “经济利益冲突”,实则是 “美国霸权秩序” 与 “印度战略自主” 的深层对抗。
对美国而言,施压印度的核心目的有二:一是维护对俄制裁的 “统一性”,防止其他国家 “破坏制裁联盟”—— 若印度持续大量购买俄油,会削弱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打击效果,甚至让制裁沦为 “空谈”;二是试图将印度绑上 “美国战车”,通过经济施压(加征关税)迫使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,同时遏制印度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,进而巩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。
但印度显然不愿 “被美国左右”。长期以来,印度奉行 “不结盟政策”,在外交上追求 “战略自主”—— 既与美国保持合作(如印太战略、军事贸易),也与俄罗斯维持深度伙伴关系(军事领域 70% 装备来自俄罗斯,经贸合作涵盖能源、航天等多个领域)。对印度而言,“选边站” 意味着失去俄罗斯这个重要合作伙伴,不仅会影响能源安全,还会危及军事装备供应、技术合作等关键领域,因此 “硬刚美国” 是维护 “多元外交” 的必然选择。
印度的对抗手段也颇具针对性:一方面,公开指责美国加征关税 “不公平、不正当”,表示将 “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反击”(如可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);另一方面,强调 “购买俄油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”,将美国的施压定性为 “干涉内政”,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。这种 “有理有据、软硬兼施” 的应对,让美国的制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——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,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俄油仍达 175 万桶,同比增长 1%,丝毫未受关税影响。
长远的影响:印度借力重塑能源格局,美印关系埋下隐患
印度坚持购买俄油的选择,不仅影响当下的美印关系,更将在长远重塑全球能源格局。
对全球能源市场而言,印度的选择加速了 “能源多极化” 趋势 —— 过去,全球石油贸易主要由西方主导,中东石油流向欧美;如今,俄罗斯石油转向亚洲(印度、中国成为主要买家),印度再将加工产品转口至欧美,形成了 “俄罗斯 - 亚洲 - 欧美” 的新贸易链条。这种链条的形成,削弱了西方对全球能源贸易的掌控力,也让俄罗斯、印度等国在能源市场中获得了更多话语权。
对印度自身而言,持续购买俄油并发展转口贸易,有助于实现 “能源安全多元化” 与 “经济增长” 的双重目标:一方面,通过与俄罗斯、中东、非洲等多渠道合作,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;另一方面,炼油产业的扩张与转口贸易的增长,能带动就业、增加出口收入,为印度经济增长注入动力。据预测,若印度持续扩大俄油进口与加工规模,未来 5 年内,石油产品出口可能成为印度第二大出口产业(仅次于软件服务)。
但风险同样存在:一是美印关系的持续紧张可能影响其他领域合作 —— 美国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伴(2024 年双边贸易额达 1200 亿美元),也是印度获取高端技术的重要来源,关税战若升级,可能对印度 IT、制药等优势产业造成打击;二是俄罗斯石油供应的潜在不确定性 —— 若俄乌冲突局势变化或俄罗斯国内政策调整,可能影响石油出口稳定性;三是国际油价波动风险 —— 若全球油价大幅下跌,印度 “低买高卖” 的利润空间将缩小,甚至可能出现亏损。
结语:利益至上,印度的 “能源自主” 之路
印度硬刚美国购买俄油,既不是 “头脑发热”,也不是单纯的 “牟取暴利”,而是基于能源安全、经济利益与战略自主的综合考量。在 “85% 石油依赖进口” 的现实下,俄油的 “性价比” 与 “稳定性” 让印度无法放弃;而 “加工转口” 的操作,则让印度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找到了 “新角色”;面对美国的施压,印度的 “硬刚” 更是维护 “战略自主” 的必然选择。
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,或许会是 “美印相互妥协”—— 美国可能降低关税压力,换取印度在其他领域的合作;印度则可能在 “不停止买俄油” 的前提下,适当调整转口规模,减少与美国的直接冲突。但无论如何,印度已通过这场博弈证明: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背景下,新兴市场国家不再愿意完全听从西方指令,而是会基于自身利益做出选择。
对印度而言,未来的关键在于 “平衡”—— 平衡与美国的关系,平衡能源多渠道合作,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安全。只有在这种平衡中,印度才能真正实现 “能源自主”,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
作者:杏彩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谷歌 Pixel 10:硬件保守,AI ...08-31
- 00 后大厨 “掀翻后厨”:不是 “...08-31
- 股票全面代币化:一场颠覆金融逻...08-31
- 《脱缰者也》,拍脱缰了?08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