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Agent出海:创业者的荆棘之路

日期:2025-11-20 21:32:36 / 人气:16



出海热潮:机遇与挑战并存

当下,国内AI Agent团队掀起出海热潮,约20家公司中有19家选择出海。海外市场有着诱人的机遇,同一款AI产品在海外能比国内获得5倍差异的收益,这得益于海外用户更成熟的付费意识。对于AI Agent这类每一次输出都伴随着token消耗、费用产生的产品,创企直接做海外版几乎成为必然。同时,在国内投资缩紧的背景下,去海外“找钱”也是创企们的共识,美元基金相对口袋更鼓。

大客户陷阱:期望与现实的落差

刘天强是2025年出海Agent创业队伍中的一员,他有着留学背景和在亚马逊的工作经历。2023年11月,他凭借视觉领域专长和亚马逊背景,尝试做时尚零售业的AI设计Agent。去年4月,他接到为美国一家大型时尚零售商开发用AI生成产品上身图产品的机会,这个项目看似诱人,一旦成功,不仅能收获几百万美金的订单、优质的客户,还能依靠客户的独家数据实现技术突破。

刘天强先测试开源方案,但效果不佳,客户提出提供商品图用于训练。然而,客户公司并购导致项目中断,他花了5个月做的AI模型无人使用。之后,他与一家知名出海快时尚企业中层合作,因只有模型,没有适配快时尚公司的工作流程,签单失败。这两次失利让他明白,海外快时尚公司对AI更谨慎,提效之外更看重工作流程的完全适配,他们希望有融入AI工具的整套方案。此后,他迭代产品,才艰难地与欧美大型快时尚公司开展合作。

推广困境:渠道与文化的差异

刘嘉铭在做视频生成的AI Agent——CrePal.ai时,遇到了产品推广的难题。在海外,做好谷歌SEO非常重要,但谷歌使用超过200种排名因素且权重不断变化,他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更新页面。他将希望押注在Product Hunt上,虽拿到周榜第一,却只换来不到2000个下载,原因是产品仅支持iOS系统,而Product Hunt更适合网页端产品。

在海外找达人推广也并非易事,海外KOL更挑剔,需要被产品“说服”,初创团队即便愿意付钱,KOL也可能拒绝合作。但如果产品能为KOL和粉丝带来帮助,KOL会无偿深度测试和宣传。此外,海外AI圈独特的“粉丝文化”改变了推广思路,为KOL的粉丝赠送专属权益成为ROI较高的方法。然而,新产品不断涌现,宣发成本抬高,初创公司想要出头需准备更多本钱,刘嘉铭选择更谨慎的市场策略,聚焦高ROI市场,接触早期喜欢产品的用户。

合规难题:高墙阻拦创业脚步

Macaron ai的创始人陈锴杰虽将公司全面打造成美国公司,但仍撞上合规审查墙。他最初设想开发一款类似Character.AI的AI应用,产品在北美青少年中有了初期用户,但在准备上线时,却因隐私监管问题在多个地区受阻。在欧洲,因隐私监管严格,产品暂时无法上线;在美国,苹果商店因AI收集用户信息影响难以估计且涉及生物信息权限问题,卡住许可,即便第三方开放许可,每10分钟重新确认也影响用户体验,最终产品只能下架。

当前,硅谷科技大厂大裁员,更多人涌入Agent赛道,投资却更加谨慎,基金公司宁肯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,也不愿冒险给初创Agent公司做风险投资。AI出海创业者们除了要面对高昂的效率、推广、合规成本,还面临着更严峻的投资环境,未来他们将驶入一片愈发幽深的海域,面临更多未知的陷阱。

作者:杏彩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